很多人都可能听说过神经衰弱这个病名。有的人说睡眠不好是患了神经衰弱;有的人记忆力差就怀疑自己患了神经衰弱;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精力不足,也是患了神经衰弱……。众说纷坛,让人似是而非。但究竟什么是神经衰弱呢?
19世纪末,由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,西方国家迅速工业化,物质生活得到改善,与此同时,人们工作、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。各种竞争更为激烈,为了生存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力加重。在当时的中上层白领阶层中,尤其是脑力劳动者,流行着一种时髦病,临床表现为失眠、脸红、头部重压感等等。1869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比尔德(Beard)称这种病为神经衰弱,从而首次提出了神经衰弱这个病名。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,神经衰弱成为当时社会最流行的诊断名词,有些人甚至以自己患神经衰弱来炫耀自己身份高贵。
近一个世纪来,随着对神经衰弱的认识逐渐加深,欧美国家的精神病医生对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。他们认为过去这一疾病名称,包括的范围过宽,许多本不属于神经衰弱的病症,误诊为神经衰弱。随着各种特殊综合征如焦虑症、疑病症的分出,使这一疾病概念迅速缩小,甚至消失。
我国精神病学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,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,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,情绪烦恼,入睡困难。有的病人还表现为头痛、头昏、眼花、耳鸣、心悸、气短、阳痿、早泄或月经紊乱。
神经衰弱是一种轻度的精神病,是神经症的一种。1985年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》编委会在《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》中重写了神经症的定义“神经症指一组精神障碍,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、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。其病理体验常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,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质性基础;患者力图摆脱,却无能为力。”神经衰弱也符合上述特点,病人无器质性病变,常为失眠、脑力不足、情绪波动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状所苦恼。但是神经衰弱的病人,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,这与严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是有区别的。
一般来说,神经衰弱病人在患病前多有持久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,如学生担心考试不好,夫妻、婆媳关系紧张,个人生活环境、生活规律剧变等,都可能诱发神经衰弱。
1982年我国在12个地区进行精神病学调查,发现在15-59岁的居民中,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为13.03‰,占全部神经症病例的58.7%,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症。